close
【《生命的形式》伊勢英子的世界】觀後心得

文:Fiona Owl 芸宜
觀片地點:新瓦屋。或者。


伊勢英子,日本著名繪本作家。出版翻譯繪本無數,繪本之力作者,興趣演奏大提琴。

311之後,伊勢英子來到災區。
廣播電台放送著不停歇地災區死亡名單。

一片雜亂無章無可救藥的放眼望去,一棵傾倒枯竭地木吸引著她,英子渴望地拿出素描本繪著,她不明白,這份對木的渴望從何而來?

她只是畫著......
漸漸地與木心裡的問話與對談

她懂了
是生命的尊嚴;是家人曾經居家看護的漸瘦身形如此與枯木相似。

生命的堅持與無能為力

喜歡英子說的,
「對著木不斷的問著問題,漸漸地,木不回答。問題裡其實卻有著答案。」

匆匆地生命依恃著尊嚴屹立,枯竭裡有著盼望。

並不是所有種子都會發芽
因此  每個種子是多麼拼了命地

為什麼人長大便不再微笑,
不是遇到悲傷的事更應該微笑不是嗎。

災區的枯竭,連嚎啕大哭的孩子也充滿了生命力。是這樣吧~因為酷竭才懂了珍惜。

孩子與木總是如此沒有任何條件的真實而美好,在眾人知或不知;在意或不在意時,卻也獨自安靜地存在,晴朗、雨天或風雪黑夜,看著物換星移,如同曾經備窺看或看顧的自己,存在總是需要道別的呀~ 重生或新生,接受一切吧,眼光欣賞真實與美好的,感恩萬物的。



推薦《大提琴與樹》聯經出版。
文字故事與圖畫的絕美對生命之議題譜成的美麗繪本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費小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