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Fiona Owl  鄭芸宜

今天上課的時候處理了一個三歲孩子(化名小花)。爸爸發生意外, 送上救護車離開了,她知道爸爸變天使了。 前些日子阿公住院又出院。

孩子從爸爸過世以後的焦慮不安全感,上課前總是會心理影響生理先吐一回。又遇到阿公住院又出院 於是她從想爸爸,擔心阿公到開始有點生氣,爸爸呢?

和媽媽討論了這個問題,孩子的角度而言:不論你是爸爸還是天使,我只知道你從此以後不回來!你是不是不要我了?而別人有爸爸媽媽,我也要有!太多不確定的疑問及情緒。

正好覺得有一本繪本很適合:“愛,無所不在”,很正面的討論死亡的議題。因為希望家長回家也會操作,因此要求她進班。

從故事的開端,“小蘭的媽媽死了”,便明瞭的切入死亡,小花自己找同學要求牽手。隨著故事線有著許多討論.......故事結束後。

我問:「你們身邊有人或動物曾經死了嗎?」

「我爸爸死了」小花舉手說。(我知道這孩子跨過了個坎💖)

我說:「我媽媽也死了,還有我們家以前養過小鳥,還有竹節蟲也死掉了。」

也有其他同學說他的阿公死了;有人說我爸沒死;也有人說,我爸也沒死。

我又問:「你記得一起做的事情嗎?」

小花:「我爸爸跟我一起躺在床上」,「我的爸爸買水壺給我」,「我的爸爸還有買娃娃給我」。

「妳好多時候都可以想到爸爸愛你喔」

故事在真實的面對,結束了。

孩子們天真說,死掉了挖一個樹洞埋起來。我與孩子們還一起討論了棺材、土葬、火化、骨灰......等。

有經歷的孩子(親人或動物)顯然較於其他孩子更有感覺。

下一堂課原本是小花最喜歡的美勞課。 但是他因為知道了天使與死亡而開始釋放情緒, 邊哭邊說:「可是我要媽媽」,「 可是我想要爸爸媽媽。」

我很認真的看著她的眼睛說:「我知道,我知道你想要爸爸媽媽。」 跟媽媽走前交待媽媽說,讓他不要忍耐的好好的哭,並且告訴他,我們以後會過得好。

或許,她們還需要幾天時間緩緩。
但是我為她們的勇敢而感動不已。
以後的日子,就是帶著愛與勇氣展翅前進了,母女都是。

我想,這就是故事對我的意義。
不是譁眾取寵的綜藝,也不是純唸字的累積書的數量,它是一個適切的工具。 這一類沉重的議題操作不好,是會引發更嚴重的後遺症,因此, 我除了準備環境音樂,還在今天的課程之前我和家長做了前端從救護車開始的作業,我們培養等待著可以對話的到來,並且也還會有接下來。

下午正好看到這句話。
愛,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。___ 德蕾莎修女

這不是篇炫耀文,只是因為相信,「愛,無所不在。」並且看到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費小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