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能靜定的好處----郭姮晏

作者簡介:郭姮晏,美國紐約大學金融、國際貿易雙學士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,曾任職美國Bankers Trust ,法國Credit Lyonnais Securites,現任臺灣老古文化公司總經理,ICI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兒童智慧開發研究中心執行理事

    幾乎每個成年人看兒童,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——他們天生好動,一刻也不能靜下來。於是休閑時,常帶他們到充滿聲光刺激的遊樂場所,課業的安排也是一樣接一樣的,深怕稍一停頓就輸給別人。在父母的安排下,能有多少思考經驗,則不得而知了。

諸葛亮誡子書
    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非淡泊無以明誌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。非學無以廣才,非靜無以成學。淫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。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,遂成枯落,悲守窮廬,將復何及。

    如果我們錯失孩子安靜的本質,任其偏向喧鬧,對他們身體與精神的發展,將是很大的損失。

    我們常為心不在焉、未做完一件事又急著做另一件事、似乎很忙碌,但永遠無法做好一件事的孩子擔憂生氣,甚至斥責打罵,最後束手無策時,只好自圓其說:大概是他的個性吧?
    事實上,孩子是有安靜的本質,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環境,孩子的心智能奇妙的統整起來,因而變得鎮靜、喜悅,忙碌、忘卻自我,就如同克服了自己,也克服了周遭的小小勝利者。
    古今偉人成功的共同特質之一,就是能專註到忘我的境界。
    而孩子學習能力的好壞,也與能否專註有極大的關系,蒙特梭利博士曾說:“註意力集中,是兒童往後一切發展的基礎。”
    她以用圓規畫圓作比喻,說明專註力有如圓心,當圓心固定時,才能畫出完美的圓。
    許多成人,其實也知道專註力對孩子的重要性,只是大多數不明白專註力是一項特質,只能經由練習而獲得,無法經由命令而產生。成人如看到兒童分心、註意力不能集中時,大聲斥責或提醒他們要專心,是一點作用也沒有的。
    但是“靜、定”活動的訓練,絕對是對孩子專註力的培養和獲得,有很大的幫助。
    因為,兒童在“靜、定”活動的過程中,是以意誌控制自己身體的活動,換句話說是以意誌(精神)支配隨意肌(肉體)。能夠完成靜定活動,是基於兒童意誌力的安靜。
    當我們能靜定時,精神狀態是放松的,此時腦波會出現α波,而α波很適合發揮豐富的想象力,對右腦的開發,相當有幫助。
    右腦是直覺的腦,因此在右腦發達的時期,給予孩子任何教導,他們都會直覺、沒有選擇的吸收,同時右腦也是以潛意識為主的腦。
    而左腦是顯意識的腦,有選擇性辨別的能力,會對外來的信息,說:“不!”因此,當孩子六歲後,左腦功能快速發展,就不會全盤接受父母師長的教導。
    很怕輸在起跑點的父母,過度重視智育(也就是左腦的教育)。其實在嬰幼兒時期,人類的右腦特別發達,結果因成人的功利,錯失了用右腦強化孩子左腦功能的機會,若左右腦能同時使用時,學習能力可增加二至五倍。而孩子左右腦能均衡,身心才會健全。
    日本教育學博士七田真認為,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天才,而秘密關鍵其實就在右腦。
    平凡的一般人通常只知道活用左腦,而被稱為天才的偉大的畫家、音樂家、詩人、作家等,則是從自己的潛意識(也就是右腦)獲得靈感。
   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:“發明是來自於宇宙的無限力量,透過我們表現出來的東西,這在我們放松的時候就會出現。”

幫助幼兒心靈的開展

    所謂教育,就是給予適當的環境,協助兒童的發展,並期待人格能健全發展。有一天,意大利教育家,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,從一位母親手中抱過一個嬰兒,她看著嬰兒紅潤圓胖的臉孔,透出一股難以形容的安詳、寧靜,於是她發現,原來孩子有天生愛好安靜的本性。
    這個發現,激發了她的靈感。她將安靜變成一種遊戲,用在小朋友身上,結果收獲超乎她的預料,孩子非常喜歡這個遊戲,他們一旦認識、體驗安靜遊戲後,便會一再要求多次進行。
    這顯示安靜確實是兒童生命本質的一部分。
    事實上,兒童內部存在著自然發展的法則,有運用自己心智能力、實踐自我表現的欲望。成人若懂得站在協助者,而不是幹預者的角度,去尊重孩子各階段身心的發展,他們自然會完善地開展自我。 
    靜、定活動的安排,就是有助於孩子心靈的開展,孩子在心靈安靜後,能學會聽和管理自己的能量,體會內在的安定,對孩子心靈成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。
而且他們內心獲得抒發的渠道後,也會培養關懷他人情感,以及寬容他人的精神。

你不必再喊:“給我安靜”了!

    老師、家長常為分心的孩子憂慮萬分,看著孩子上課或寫功課躁動不安、無法專註時,常頭痛不已,忍不住對孩子吼叫:“安靜!”“不準說話!”“到那邊去罰站!”到底孩子能安靜幾分鐘?
    傳統的打、罵是一點用處也沒有。成人要思考的是“如何才能使孩子安靜?”
教您一套“收心操”
    可以用在上課前(寫功課前、睡前),或孩子情緒躁動時。這個活動將給您不同的經驗。

安靜遊戲

    安靜遊戲讓孩子發現寧靜
    並享受其中之美
    過程中能培養孩子肢體控制的能力
    與意誌力的發展
    這都有助於專註力的養成

1請小朋友坐在地板上:“慢慢盤腿坐下,手放在膝蓋上,背部要挺直。”
2小朋友調整坐姿時,老師可將一盆漂亮的盆栽放在中間。(確定小朋友視線都可以看到)
3 你請小朋友們看著盆栽,以吸引孩子的註意力。
4 你以專註的眼神,看過每一位小朋友,確定他們是否安靜?
5接著請一位比較安靜的小朋友出來,盤坐在中間,告訴他”老師要請你聽聽,聲音從哪裏來?
6你幫坐在中間的孩子帶上眼罩,請另一位老師在房間的一個角落敲三角鐵(或其它樂器),然後說:請你用手指出聲音的方向。或比較聲音的大小輕重。直至所有孩子都參與了。
    活動結束後,老師要所有的孩子都看著老師,告訴孩子:當我的眼睛看著你的時候,你就可以離開回坐位了。

給您的話:
    開始一些小朋友未能有足夠的自立能力,但多練習幾次,“安靜”的氣氛是可以感染的,孩子會慢慢喜歡。
    遊戲結束,請小朋友分享感想,他們有些會說不清,因為別的小朋友不安靜。分享中你會發現孩子在遊戲中,學會專註,安靜,也懂得自律尊重別人。
步驟二:腹部無意識呼吸法
1 先采取舒服的坐姿,請小朋友把雙手叠放在肚子上,靜靜的把氣從腹部完全吐出,手感覺到肚子凹下去,持續做四至八秒。
2 再慢慢的吸入清凈空氣,手感覺到肚子凸起來,持續做四至八秒。

步驟三:走在線上
1 先在教室或大房間地板上畫圓形、橢圓形,或直線。
2 老師請孩子站到線上,雙手自然擺放在身體兩側,腳踩在線上。
3 眼看前方,慢慢地腳尖碰腳跟,順著線走。
4 小朋友剛開始以這種方式走在線上,很困難。因此會很專註的看著自己的腳,並努力讓自己身體平衡,以免跌倒,或踩到別人。
5 但是多走幾次之後,孩子天生的平衡感,會幫助他們找到訣竅,不久就可自信地走得專註又順暢了。
6 時間的長短由老師視當時狀況而決定,原則上看每位小朋友都能順暢、專註地走著,一股寧靜氣氛,能在他們當中產生。
PS.為讓效果更佳,您可在孩子走線時播放一些心靈音樂。

步驟四:我在叫你!
1 讓小朋友坐在地板上,等他們專註、安靜下來。
2 老師請孩子專心地看著他的嘴唇。
3 老師完全不發出聲音,利用唇語輕喚孩子的名字,看到老師叫自己名字的孩子,必須用手摸摸鼻子,表示“聽到了!”
4 孩子必須很專註地看著老師的嘴唇,才能知道“老師在叫我!”
當您完成這四個步驟後,再開始上課,或讓孩子做功課,您將會發現孩子躁動的情緒不見了,學習效果更佳。

親子靜定活動

讓我們慢慢來
現在我們一起用點心
不要說話
只能專心吃面包
現在先聞聞它的味道
再慢慢地一口一口吃
你感覺面包的味道
享受面包在口中融化的美味
當你吃完時,在心中默數「1,2,3……10」
閉上眼睛
再一次回想剛剛吃面包的滋味

給您的話:
    現代人生活緊張,最大的因素就是匆忙急促,做任何事都要求:“快!快!快!”肌肉常處於緊繃狀態,久而久之身心就會產生毛病。更可慮的是,我們也常不知不覺間,要求孩子跟著我們的腳步走。
    這個練習可讓孩子體會到,在尋常的日常生活活動中,放慢速度,專心於當下做的事,腦中無形中會產生α波;輕松中的愉悅經驗,會深印孩子腦海。更重要的是,無形中可敏銳孩子的味覺。
    活動後,可請孩子形容吃到的面包,或分享、討論這次吃面包的感想,您與孩子可能都有意外的經驗。
    這個活動可在日常例行性的活動中取材,經常進行:如穿衣、走路……您會發現孩子是沈穩、優雅、愉悅的。

暫停一下
    無論你現在在做什麽都停下來 不要動
    不要改變任何姿勢   但也不要因此暫停呼吸    將手自然垂放下來    頭 脖子 肩膀 背部 腸胃 手腳 都放輕松      感覺身體很舒服      深呼吸 吐氣仿佛嘆氣似的    好 多做幾次深呼吸(至少五次)
    感覺自己身體心裏都舒服了   再開始你原來在做的事

給您的話:
    這個活動,可讓孩子體驗暫時休息一下,不但身心都會較舒服,工作效率也會更好。
    老師可觀察孩子的身心狀況,隨時進行這個活動,當然也可鼓勵孩子在覺得



轉自:http://happymiffy.blog.hexun.com.tw/38896725_d.html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費小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